Q&A
人臨終時要經歷怎樣的無奈?

臨終的愛最無奈

/慧淨法師

人臨終時要經歷怎樣的無奈?

一般人到臨終時有什麼樣的執著呢?

一般有三種愛,愛就是執著。

境界愛——第一種執著就是境界愛,對環境的執著。

我們活了一大把年紀,應該看過好多人的死亡。沒有學佛的人,他的死亡,最後的執著,第一顯現出來的,就是對環境的愛。所謂環境,就是我們的家、我們的親人、我們所住的地方,還有我們的名呀、利呀、地位呀,這些執著。

因為想到「哎呀!我即將離開了!」,所以依依不捨,跟親愛的人依依不捨,跟一生辛勞所建立的家業、名位依依不捨。

但是,再怎麼執著都非離去不可,到最後這一切全部都要離開,無可奈何。-

-自體愛——第二種執著就是自體愛,即對自己身體的執著。

或許大陸比較樸素,台灣都講究種種保養的化妝品。只要是女眾,她們的化妝品都很多,有洗澡時用的、有洗澡前用的、有洗澡後用的;頭髮也一樣,皮膚也一樣,衣服也一樣,琳琅滿目。所以在台灣,女人的錢最好賺。電視廣告往往都是女人用品,漸漸地,台灣男人也開始這樣,也去美容,甚至割眼皮,要他的眼皮像某位男明星一樣,這就是自體愛。

在生時,執著這個身體,死時也是執著這個身體。因為他沒有學佛,只曉得這個身體是他唯一的、最真實的。而不曉得這個身體也是假的,因緣和合的,一時擁有的,最後非離開不可的。所以第二種就是自體愛。-

當生愛——最後的執著,就是當生愛,當生就是未來。

因為身體也是無可奈何,非離開不可了。好了,離開身體之後,糟糕了,要到哪裡去啊?到底有沒有死後的世界?是苦,是樂?他最關心的,最後就是這個了。

在生時認為人死成灰,好像燈滅了,什麼都沒有了,很頑固。到最後才慌張起來:「糟糕!以前我認為人一死就是一了百了,現在不一定是這樣,萬一有死後世界的話,那將怎麼辦?那到哪裡去?去接受快樂還是去接受痛苦?」那時他才懊悔起來。《無量壽經》講:

大命將終,悔懼交至。

在生時,沒想到死後這件事情,將一生的青春奉獻在兒女身上,浪費在貪圖五欲之上,都沒有為自己的生死大事來準備、來計劃,通通沒有,要死了才懊悔起來。所以說「大命將終,悔懼交至」。內心既懊悔,又懼怕。但懊悔也來不及了,因為不可能回到人間繼續過生活啦,一離永離了,跟情深意重的父母、先生(太太)、兒女永別了,所以非常悲傷。

同時,懊悔過去人家勸他學佛,他一口頂回去,說:「沒有因果報應,沒有天堂地獄,沒有善惡,學什麼佛!心好就好了嘛,還學什麼佛!」所以這時懊悔了。「悔懼交至」,就是指這種臨終人的心態。

選自《淨土三經一論大意》

為什麼一輩子想往生西方的人,臨終聽到佛號會反感?

/智隨法師

善導大師講到我們很多人的修行,有句話是: “ 外現賢善,內懷虛假。 ” 有些人從表面看很善良、很認真、很用功,但是內心很虛假,那就是不真實。

常聽說有人平常修行很好,也很用功,念佛也好。結果該往生的時候他不念佛了,也不願意聽到人家念佛。「一輩子想往生西方的人,居然臨終聽到佛號會反感」,說明什麼?有些人說這是業障現前。

其實,不是業障現前,說明他平常的修行知見有問題,對往生沒有了解清楚,平常所謂的想往生,都是虛假不真實的。

真正想往生的人,臨終來了應該是很高興的事,怎麼會反感佛號呢?一輩子都在念佛,臨終居然不願意聽到佛號聲,那就說明平常用心有問題,平常對佛法的需要、了解並不是真實的。

「學淨土法門的人要反問自己:我是不是一個真實想往生的人?我念佛是做給別人看的呢,或是求世間利益的呢,還是要往生了生死的呢?」

有些人做早晚功課,當任務一樣地來做。常聽到有很多居士講: “ 哎呀,三點鐘起來念經,念了兩個小時,阿彌陀佛,終於把經給你念完了。 ” 以為念經是給佛念的,每天做功課,佛需要聽一聽,我去給他念經念佛。這樣做就顯示我們修行都是為佛在做,不是自己需要,這就是虛假的。

學佛念佛應是自己需要,我是一個凡夫眾生,要生死輪迴,我今生今世要往生西方淨土,那我做一個真實的念佛人,老老實實念佛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
「世間皆虛假,念佛最真實」。所以念佛的人,要把世間的東西看淡一點。你認為世間的名利很真實,但是一口氣不來的時候,沒有一樣東西能夠帶走,世間的一切,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。以我們個人的因果講,如果不依靠佛力,那只有業力會隨我們而去, “ 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 ” !念佛的人結局就不一樣了, “ 萬般帶不去,唯有隨佛走 ” !我們就隨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,名號隨身!

學淨土法門的人懂得這個道理,「就做一個真實的念佛人,把世間的虛假看淡一點,也不需要偽裝自己多善良啊,多努力啊,多用功啊」,凡夫眾生是什麼模樣,就按自己的模樣去念佛就行了。

甚麼是「臨終三種愛」?

一般人在臨命終時有三種愛,愛就是執著。

(一)境界愛——對環境的執著。所謂環境,就是我們的家,我們的親人,我們所住的地方,還有我們的名呀、利呀、地位呀,這些執著。

(二)自體愛——對自己身體的執著。不曉得這個身體也是假的、因緣和合的、一時擁有的、最後非離開不可的。

(三)當生愛——臨終時,知道境界、身體都執著不了,又是死後有沒有另一世界,苦或樂。他最後最關心、執著的就是未來的這件事,這叫當生愛。活著的時候,沒想到死後這件事情,將一生的青春奉獻在兒女身上,浪費在貪圖五欲之上,從來沒有為自己的生死大事準備過、計畫過,直到要死了才懊悔起來,所以經典上說「大命將終,悔懼交至」,內心既懊悔,又懼怕。

人要斷氣時都會顛倒,過去所作的業,善的種子、惡的種子,都會浮現。我們現在因為有第六意識,可以分別判斷什麼該做、什麼不該做,什麼該說、什麼不該說;但是斷氣時,第六意識就會隨著器官功能的消失而消失。第六意識沒有作用,主宰投胎輪迴的阿賴耶識就會浮現。今生今世以及生生世世的善惡業浮現,就好像做夢時,第六意識較薄弱,所以毫無順序、毫無邏輯、毫無條理,時間、空間都很混亂,沒有一個能控制的主人,一般人死的時候大都是像這樣子的。

恭錄自淨土宗網站




我要報數 消災祈福 救度超薦 牌位查詢
Youtube
LINE
Instagram